•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传承六代技艺,绣出千里江山

2019-09-30 17:13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记者/申晨 李润芳 摄影/王凯)在广州番禺的一家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幅《千里江山图》广绣屏风作品。高2.2米、宽3.5米的绣作中,传统的广绣针法与现代的材料创新完美融合,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秀玲和妹妹、女儿、儿子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历时数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共同创作出这幅广绣作品。一针一线、一笔一画,勾勒出他们对祖国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许。

《千里江山图》广绣作品

  南方网主播小姐姐与土耳其小哥哥在梁秀玲刺绣艺术馆里见到了他们一家人。来,跟小哥哥小姐姐一起探寻他们传承非遗的家族故事。

.

 

  “身边的非遗”系列微视频——一针一线 绣出千里江山

  绣架上的童年:六岁学习广绣技艺

  “我记得在六七岁的时候,踩着一个小板凳,下巴刚够着绣花架就开始学习广绣。”说起广绣,就不得不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秀玲。出生于广绣世家的她,从6岁就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广绣,经过三四十年的经验积累,她娴熟掌握广绣各种针法及技艺,擅长利用丰富多彩的色线和新刺绣技法来表现主题,如今已成为广绣工艺美术大师。

梁秀玲家族六代传承广绣非遗技艺。

  梁秀玲告诉记者,广绣是指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是出口贸易名品。广绣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2006年5月,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一起,正式入选文化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秀玲现场刺绣。

  “北亭村是广绣的发源地之一,以前家家户户有绣架。”据梁秀玲介绍,从清代开始,她们家祖祖辈辈都是从事广绣行业,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广绣传承人。“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任,一种责任,我要把它做得更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梁秀玲创新刺绣技法,拓展广绣题材,用绘画渗透原理层层加色、层层叠绣,绣出空间感、立体感。她创造性地将广州塔、珠江夜景、余荫山房等标志性建筑演绎出来,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南粤广绣”品牌。

梁秀玲作品《珠江夜景》

  融入百姓生活:实用是最好的传承

  如今,梁秀玲的女儿和儿子也加入了广绣行业,成为广绣的第六代传承人。对于如何传承与创新广绣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的创新主要是想把广绣带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梁秀玲的女儿梁晓曼认为,实用是最好的传承,广绣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实用化。因此,梁晓曼与家居软装等结合,设计制作屏风、隔断,让广绣不停留在博物馆的墙上,更能“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同时,梁晓曼还与文创公司合作,参加淘宝造物节,设计制作广绣书册文创产品、广绣日用品等,让广绣产品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梁秀玲指导子女刺绣。

  “广绣的传承需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去学习。”梁秀玲的儿子梁可维是广绣新生代“花佬”。在广州的刺绣行业内,男绣工俗称为“花佬”。刚拿起针学刺绣时,梁可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身边有些人嘲笑他,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偏偏学女生绣花?后来,梁可维想到清末广绣鼎盛时期3000多位“花佬”,他们的绣功并不比女工差,于是慢慢地接受并喜欢上广绣。

土耳其留学生麦爱伦在梁晓曼的指导下现场体验广绣。

  在梁可维的眼中,传承广绣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在梁秀玲刺绣艺术馆,有一间专门负责培训广绣技艺的工作室。记者看到绣架上有可爱的小猪佩奇、造型简单的花花草草、白描的莲花等绣品,据梁可维介绍,这些都是对广绣感兴趣的小朋友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完成的作品。“对于小朋友来说,我们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对广绣文化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非遗。”

  “一笔一画,画出千里江山,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河山。”在梁晓曼看来,祖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为非遗从业人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平台、文化平台,让我国的非遗文化走得越来越好。她深信,广绣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以后的发展会更有深度更有维度,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有更多的人相继投入到广绣这个非遗文化中来。

  出品:胡键

  制片:梅志清

  监制:张纯青

  编导:申晨、王瑭琳

  统筹:王曦晨

  摄制:李江锐、王凯

  主播:李润芳、麦爱伦

  封面设计:武君丽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