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他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贬途。在抵达湖南临武县至连州的驿道上,心生凄凉的刘禹锡,创作了这首诗。
刘禹锡走的驿道,便是历史上最早沟通五岭南北的千年古道——骑田岭古道。古道的北端同当时驿道桂阳大道相接,通往京城。
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能让一代文豪刘禹锡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骑田岭古道
【古道历史】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数路军队挥师岭南,由此便踏出了骑田岭古道的雏形。汉章帝(建初)8年,由大司农郑弘奏请朝廷,修筑这条路。由此,古道正式开通。
古道的开通,改善了穿越五岭南北的交通,岭南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输往内陆,促进了岭南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古代岭南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骑田岭古道
【今日古道】
今天,古道中连州大路边镇老铺村至白牛村4公里的一段已修复完成,请跟随小编,一同踏上这条载满时光的古道,去体味古人翻山越岭的艰辛。
古道位于大路边镇顺泉村东部,由顺泉村、南天门、百土脚至白牛桥,宽为0.8-2米之间,多数由一块块宽约50厘米,长约一米三的开凿有防滑槽的青石板,沿着山势砌成石板路,沿途仍保留着古亭、古桥、驿站等重要的文物古迹。
骑田岭古道
【广荫亭】
广荫亭始建年代不详,据亭内石碑记载于清乾隆年间重修。该亭南北走向,占地面积57平方米,设南北门,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的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
由北往南叫“广荫亭”,过亭后就是广东,蕴意广东会给所有商旅带来“福荫”。从南往北,亭子石拱门楣上刻着“南天门”三个大字,意为登上此亭犹如登上天界之门,寓含着到这座古亭即已到山顶之意。
南天门
【怀清亭】
顺头岭的半山腰还有一座古亭,叫“怀清亭”,这里正是湖南与广东的交界处。古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修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怀清亭旁边的树丛里,一股清泉从岩石间汩汩流出,清泉名为“老人泉”,当年的挑夫商贩、过往行人,走到这里,便会放下担子,卸下包袱,洗手洗脸,让甘甜的泉水慢慢滋润干渴的喉咙,待旅途的疲惫稍稍消失,又再开始下一段新的旅程。
怀清亭
【驿站伙铺】
顺头岭村是骑田岭古驿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这个驿站的热闹一直延续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村内还遗存着当年完好的“伙铺”。“伙铺”是古时供商旅们歇脚、做饭住宿之处。当地人将这种房子称之为“竹筒屋”。“竹筒屋”前面为铺面,全由木板做成,卸下门板即成铺子,后面才是客人住宿之处。
那时街道两旁的青石条上坐满歇脚的客商,道中间走着络绎不绝的挑夫,村里几家伙铺全部"爆棚",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繁华!
驿站伙铺
今天的骑田岭古道,繁华不再,但古风犹存。《广东印记》清远篇之“骑田岭古道(秦汉古道)”和你一起,去掀开它的千年尘封。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