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果,是广东传统名点之一,款式多样,做法各异。
中山粉果,不仅涵盖广东粉果中的多种经典款式,还独具一款中山特色的粉果,那就是金吒。
【“粉果大家族”的古今事】
明末清初,岭南大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便有关于“粉果”的记载:
“平常则作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脂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则兴茶素相杂而行者也,一名曰粉角。”
“粉角”,即今天的粉果。
不过,用蒸熟的米研成饭皮这种传统的饭皮粉果,在广东已经销声匿迹。
在广州,粉果又称“娥姐粉果”。
相传广州西关有一名叫“娥姐”的女佣,因创制的粉果别具风味而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制作,并以娥姐命名点心。因娥姐粉果大受顾客欢迎,其他茶楼也纷纷仿效,逐渐成为广州的传统点心。
如今的粉果一般以澄面和生粉作皮,馅料有虾肉、猪肉、叉烧、笋肉、冬菇等,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煎炸。
经过一代代点心师傅的慧心巧手,粉果已发展成形状和口味多样化的“大家族”。
【独具特色的“金吒”】
中山粉果的制作历史悠久,有角仔、叶仔、红枣饼等,其中以金吒为代表。
粉果金吒这个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说粉果的形状,酷似封神榜上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金吒所使用的武器,两头尖、中间椭圆、形状趣怪,就以'金吒'名之。
更多人津津乐道的说法,是粉果金吒本无名,有一学徒在学习制作期间,搓来捏去都做不好“收口”这一工序,当地师傅在旁教他,一边做手势示范,一边用当地石岐话讲解:“甘揸(意思为:这样捏。谐音金吒),甘揸,甘样揸。”后来,“金吒”就成了该款粉果的名字。
粉果金吒起源于中山石歧,但真正成为中山名点,还与孙文西路大中堂里的“伟记茶室”有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酒楼茶室风行,伟记茶室的一位师傅无意间选用了猪腮肉,配以南乳等调料制作金吒,独特的风味一经推出,便备受食客追捧,并引得各大酒楼的厨师争相效仿。
1985年,广州特级点心师罗坤师傅到石岐考察,回去后用鸡粒、瑶柱作料,用来招待来穗的日本客人,但怎么也吃不出金吒那种独特的风味,最后还是要用猪腮肉作馅。
如今,“伟记茶室”已成往事,而以金吒为代表的中山粉果流传了下来,至今仍活跃于人们的餐桌上,成为中山美食的一张名片。
【金吒粉果的制作与口感】
金吒粉果做法十分讲究。
爽脆不腻的猪腮肉是馅料的核心,将其精心卤制后的肉切成粒,配以南乳、姜葱、油、生粉等调味品,肉骨熬制的二汤更是必不可少。
制作时,将粘米粉、木薯粉、水、猪油、精盐,按照严格的比例拌匀搓皮,包制满而不实,形状为中间椭圆两头尖。蒸熟后,果皮晶莹,肉鲜皮香。
金吒的吃法也是大有讲究:
从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要是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会四溅而出。
一个小小粉果,蕴含着丰富的美食历史。《广东印记》之“中山粉果”,和你一起走进中山,品尝鲜美的金吒粉果,感受独特的中山风味。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