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从“排爆特警”变成“警界记者” 他做好公安故事记录者,时长共2分25秒)
提起警察,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携枪披甲冲锋抓捕一线的英勇形象。而在这些一线现场背后,有一群宣传民警,他们同样冲在抢险救灾、收网抓捕以及各类突发公共案事件的现场。
“警界记者”杨明华是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处新闻科科长,近年来,他带领广州公安新闻科团队参与策划了广州公安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活动等多个重大活动和宣传任务,有多篇作品获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奖,所在新闻科团队近5年连续荣立集体三等功。近日,杨明华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从武到文 难题不同初心不变
2004年,杨明华进入了广州警队,成为当时广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后与便衣侦查支队合并为公交分局)巡(特)警大队一名民警,除了日常巡逻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广州地铁辖区可疑危险物品的前期甄别和处置任务。
“工作性质就跟电影《拆弹部队》一样,要穿着60多斤的防爆服,操作各种仪器对地铁站和车厢内的可疑物品进行鉴别和安全转移。”之后,他先后经历了巡(特)警、派出所(支援锻炼)、文秘、新闻等多个工作岗位,从冲锋在前的一线民警变成“冲在第三个”的“警界记者”。
“在追捕嫌疑人这种危急的时候,我的同事们不可能等着前线同事抓住犯罪嫌疑人并且把他们按倒在地后才进行拍摄。为了获得珍贵而真实的镜头,追捕过程我们也是冲在最前面进行记录。”在杨明华看来,宣传民警不仅要尽可能记录现场,还要在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不给行动带来影响,所以他们总是“冲在第三个”。
近年来,杨明华以身作则,带出一支整体素质过硬,敢于拼搏、善打硬仗的新时代广州公安新闻发布、突发公共案事件处置的新媒体团队。
“他在我们就觉得安心,是我们团队的定心丸。”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处新闻科副科长张梦彦介绍,疫情期间,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市局紧急抽调警力支援一线。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杨明华主动承担起许多值班备勤任务,几乎有大半个月都睡在单位。
据悉,“广州公安”新媒体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政务微博”“全国政法机关十大政务微博”等中央、省、市各级各类权威奖项100多项,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新闻媒体以及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肯定。
换位思考 回应关切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受到国内舆论甚至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如何在发布官方信息的情况下还能回应群众关切?在杨明华看来,换位思考很重要。
“我经历过许多岗位,可以说见到了人间百态,所以在做宣传的时候,我会想,老百姓需要什么信息,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他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3月7日,在广州警方的安排下,寻子15年的申军良与儿子申聪见面认亲。
当时面对全国蜂拥而至的几十家媒体,对于宣传部门来说,是一场短时间内的“遭遇战”。
杨明华回忆,该事件备受关注,如何在保护当事人的情况下发布信息,发布哪些信息都需要谨慎考虑。
“这是一件好事,发布会需要讲温度,接地气,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回应社会关切。”杨明华坦言,当时心里比较忐忑,也曾预测过是否会出现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我想,在尊重事实讲事实的基础上,以一名父亲的心态看待这件喜事就好。”
在人人都是记录者的传播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警方的每一次回应,都是舆论场上一次动魄惊心的较量,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担当,更需要信念和智慧的特殊岗位。以笔为戈、持镜为枪,在没有硝烟的舆论角力场上,将一次又一次可能发生的舆情风暴、信任危机悄然化解于无形。
近年来,广州还出现过“白云女童家长造假称老师体罚致其呕血案”“网传天河路商圈扎艾滋针事件”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广州公安总会在第一时间将案件的权威信息主动公开于公众和媒体面前,迅速而准确,公开而透明。
“客观回应社会关切,安抚群众情绪、平息恐慌、扼杀谣言是我们的职责。”杨明华及其同事正是一次次社会热点事件通报的官方代言人——“公新文”,第一时间滚动发布、权威发布警方声音。
【记者】关喜如意
【通讯员】公新文 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