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日记|我把青春献给你,我的城

2019-08-16 07:55 来源:南方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

  作为1949年以来广东唯一一份无间断出版的日报,70年来,南方日报完整记录了广东的沧桑巨变,是当之无愧、独一无二的“广东日记”。

  为展现壮丽70年广东大地上的奋斗故事,南方名记者牵头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广东日记”全媒体报道。围绕广东发展的多个重要领域和方面,回顾重要报道、重温经典版面、聚焦历史瞬间,回访亲历者,激发新时代奋斗的强大力量,敬请垂注。

.

 

  “我被录取啦!”火热的高考招生季,广东考生陈明奕圆了“大学梦”,以优异成绩考上首年招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广州大学城二期的三大校区之一,毗邻的番禺区小谷围岛,也就是自2004年9月启用至今的广州大学城。

  15年前,像陈明奕一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4万名学生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成为广州大学城的首批“主人”。

  上大学,曾是数代广东人的渴望和梦想。直到1998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8.1%,每万名同龄人中只有810人可以考上大学。

2004年开学季,首批大学生打点行装,准备率先进驻大学城。

  在新世纪时间节点上,国家高等教育大扩招,广东也进一步明确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擂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战鼓——

  2002年2月28日,《南方日报》头版推出重磅报道,披露了省广州大学城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在番禺一座江心小岛——小谷围建设大学城的消息,并争取2005年首批进驻高校开始招生。

  时间不等人,广东深知这一道理。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后劲在教育。

  2003年一开年,一次特别的现场会在小谷围召开了。也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广州大学城建成时间整整提前到次年9月1日,确保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质量,建成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然而,如何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建成一座非常现代化、面积达到两个原越秀区的大学城?

2003年10月15日,大学城校园建设打下第一桩。

  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答案。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和施工建设齐头并进。在《广州城记》一书中,广州市委原书记、市长林树森回忆,光是大学城的规划设计,就花费了国内外127家规划设计单位、5000多名工作人员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完成的规划设计图超过1756万张。

  19个月后,斥资330多亿元建成了广州大学城,10所大学、141栋大楼、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广州大学城实现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是国内大学城办得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广州大学城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深有感触地说。

  对广东高等教育来说,广州大学城建成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扩容”——

  高校的办学空间扩大了。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土地面积、校舍面积,与五山校区相当,等于再造了一个“新华工”。星海音乐学院的办学面积从40多亩增加到285亩,“地盘”扩容7倍。

2004年6月12日,建设中的广州大学城。

  广东娃上大学的机会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落成使用15年来,广州大学城为广东输出近60万名大学毕业生,向社会输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对广东创新发展来说,广州大学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创新核”——

  两年前,广州大学城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南扩张46平方公里,安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三大新校区的4.7万名学生。

  如今,广州大学城和大学城南岸地区组成了一个总面积73平方公里的广州国际创新城,这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核心科技创新平台之一。

  “广州大学城就像华南的硅谷,像硅谷一样年轻而有活力,在空气中都能嗅到创新的味道。”对有米科技CEO陈第来说,大学城就像一块“福地”,他在此创立中国首个移动广告平台,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番禺大学城广州科学技术中心。

  大学是科技和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广州大学城的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外溢,助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2015年4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2018年1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工作计划,一盘棋统筹公办本科高校;今年1月,省政府决定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未来三年预计新增8万个学位……

  “从广州大学城到全省高等教育大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一直没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新一轮高等教育大发展,大学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研究更多高水平成果,为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输出更澎湃动力。

  大学之城 智力引擎

  文丨丁建庭

  如今的广州大学城,风华正茂,殊不知这是一座被逼出来的大学城——如果没有1999年开始的全国高校扩招,如果在广州市区内还有大学校园发展的空间,也许就不会有广州大学城的出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广东高等教育相对规模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更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省市,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

  借着大学扩招的政策东风,广州大学城很快就从规划变为现实。由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政府出面,在政策上、经费上、土地上给予保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不仅解决了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也闯出了一条在短时间内把高校做大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

  大学城是一座以知识为中心的集教学、科研、第三产业于一体的园区。上个世纪50年代,首先跨出这一步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研究园获得极大成功,创造了硅谷的奇迹,成为后起者的榜样。今天看广州大学城,已经成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其对科技创新的聚集效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效应、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充分显现。

  时空穿梭,今昔对比,教育带给中国和广东的历史性巨变。放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来看,兴建大学城都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尽管从一开始,这种模式就伴有争议,但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积极成效已经得到证明。今天,建设“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更加需要发挥大学城的协同创新作用,用一流园区和一流办学环境,打造更多一流大学,助力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学之城,智力引擎。

  城建好了,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跟上来,大学水平更要提上去。广州大学城还有许多潜力可挖,教育强省之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统筹】陈枫 罗彦军 曹斯 郑佳欣

  【脚本/配音】吴少敏

  【撰文】吴少敏 姚瑶

  【评论】丁建庭

  【拍摄】董天健 王俊涛(部分素材来自各高校宣传片)

  【制作】王良珏 何志豪 黄泽伟 刘子葵 张西陆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